轉載:深耕文旅融合 賦能“詩與遠方”——郊區聚力推動文旅產業提質增效
發布日期:2024-12-05 瀏覽次數:572
初冬時節,鵲江兩岸色彩斑斕,如詩如畫,引來游人如織。今年以來,郊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依托“一核、三帶、多點”旅游發展總體思路,下大力氣抓供給、提服務、塑品牌,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加快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,不斷豐富旅游產品類型和旅游活動內容,旅游“一業興百業”效應疊加釋放, 繪就出“詩”和“遠方”新畫卷。前三個季度,該區接待國內旅游人數約197.1萬人次,同比增長約3.4%,實現國內旅游收入約15.6億元,同比增長約3.8%,讓“美麗資源”變成“美麗經濟”。
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強、層次多、功能全的“朝陽產業”。今年來,郊區認真貫徹國務院《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以及省委、省政府關于將旅游業培育成為重要支柱產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,高標準啟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(謀劃)項目建設,緊扣大通長江歷史文化的特殊性(江心古鎮)、長江生態資源(長江江豚)的稀缺性及長江地理位置(長江拐彎、大?;仡^)的獨特性,充分發揮“中國歷史文化名鎮”和“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”兩塊品牌效應,重點規劃瀾溪老街、和悅洲“巨鎮”,將當時“小上海”民國巔峰文化元素進行場景化、體驗化的再現,打造集休閑、度假、康養于一體的綜合性景區。同時,聚焦聚力大通古鎮景區和周潭大山景區2處A級景區建設,全力推進專項債和城市更新項目,陸續建成瀾溪山莊酒店、東祠堂湖改造、“和悅時光咖啡”等項目,有力提升大通古鎮景區整體風貌,榮獲省“文明旅游示范單位”“研學旅游示范基地”等殊榮。創新運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項目,建設完善旅游接待設施,打造桃園溯溪意境,不斷促進周潭大山景區提質升級。此外,灰河鄉突出小龍蝦、葡萄、瓜蔞籽等名優農產品,打造農事體驗休閑游線路;銅山鎮推進茶文旅融合發展,整合了南泉古村落、南泉禪寺等景觀資源,打造茶文旅精品體驗線路,等等。現如今,全區鄉鎮休閑旅游示范點星羅棋布,星級農家樂遍布城鄉,推動實現由“景點旅游”向“全域旅游”的升級轉變。
“融合”是指方向,“深度”是求質量。今年來,郊區不再局限于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的簡單相加,而是立足地域資源稟賦,瞄準市場需求謀創新、求突破,不斷構建文旅新場景。加強傳承保護,激發傳統文化新活力。深挖紅色資源,開發桐東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等紅色旅游體驗項目,推動紅色資源與文旅融合創新發展。深挖非遺文化,搭建展示平臺,持續推動白姜技藝、鵲江水上龍燈、大通龍舟賽、東鄉武術等非遺文化走進景區,積極探索“非遺+研學”的互動模式,以文化小切口撬動鄉村大振興。深挖歷史景點,提升改造瀾溪老街,挖掘大士閣、南泉禪寺等歷史景點的豐富內涵,提煉獨特文化元素,塑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。深化文旅改革,拓展文化旅游新路徑。推動傳統業態轉型升級,加快推進大通古鎮、大山景區等景點發展,將文旅資源轉化為文旅產品。深度挖掘“中華白姜”等本地美食,以“舌尖上的消費”助推文旅市場持續升溫。積極打造美食村、主題村、康養村、藝術村等文化主題村,推動多業互促聯動。大力發展新型文化業態,開展跨界合作、產業協同,深入做好“文旅+百業”“百業+文旅”大文章,切實將文化存量變為產業流量、經濟增量。
文化旅游產業是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,是具有時代特征的民生幸福產業。今年來,郊區大力探索“新產品、新場景、新業態、新商品”發展路徑,精心制定出臺《郊區關于擴大文旅消費的工作方案》,大力實施文旅新業態打造行動,并涌現一批成長性良好、有特色的新興文旅產業品牌,如:大通鎮白姜節、大通龍舟賽、灰河鄉葡萄節、周潭鎮大山桃花節、銅山鎮吃茶節等,有效助力群眾增收致富,推進鄉村全面振興。創建連鎖品牌新酒店。引進安徽凱沃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租賃原瀾溪山莊酒店,對原酒店重新裝修升級改造,經營錦江旗下“非繁城品”酒店品牌,新增127間客房、15間包廂、2間宴會廳,5個會議室等,極大地提升旅游接待能力。加大旅游民宿開發。充分挖掘區域資源稟賦,依托漁園農莊國家級垂釣基地優勢,建成具有古鎮特色的漁園農莊民宿項目,加快推動“瀾溪上”精品民宿建設、山禮文化民宿建設,文化旅游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升。
同時,還積極豐富旅游攻略產品,成功舉辦“魚肴飄香 知味悅江”名廚爭霸賽,掛牌28家美食體驗店,推出近20道郊區名菜、近10道郊區名點;深入挖掘大通歷史文化和民俗非遺文化內涵,設計推出龍舟書簽、桿秤禮盒、古建筑冰箱貼等10余種文創產品;拓展“旅游+農業”,引進悅江公司在景區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,打造新玩法、新體驗,滿足不同人群的文旅需求。
做文旅既要“網紅”,更要“長紅”。為此,郊區大力實施文旅消費宣傳造勢行動,努力提升區域顯示度和美譽度。放大文旅節會效應。成功舉辦長三角古鎮發展大會、“中國·皖美山水”華東區龍舟賽、湖南衛視快樂垂釣CCF電視公開直播全國釣魚大賽、中華垂釣大賽、大通鎮白姜節、灰河鄉葡萄節、銅山鎮吃茶節、陳瑤湖鎮糯米節、安銅辦櫻花節、“跟著賽事去旅行”“跟著音樂去旅行”等,做到“季季有主題、月月有活動”。加強文旅宣傳營銷。加大與央視、新華社、中新社、新華網、安徽日報、鳳凰網等國省市主流媒體合作,龍舟賽期間央視、新華社、中新社、新華網等中央及省級以上媒體推出相關報道30余篇;長三角古鎮大會期間,20余家國家級、省級官方媒體到會報道。聘任周群等10名大通古鎮推薦官,發揮“快來康康”“曉晨哥”“山禮文化姜四代”“高峰”“我是小婷呀”等網紅作用,做到黨媒有聲音、網絡有流量。
此外,還加強短視頻策劃制作和內容供給,精心制作《銅陵大通,你還是太全面了!這里,不止有龍舟……》《解鎖銅陵大通的必嘗美食指南→》《玩轉大通!這篇出行指南太實用了!》等創意推文,以及《跟我一起玩轉大通古鎮!》等視頻,其中文旅宣傳片《賞春》,在各大平臺發布收獲了超10萬的點擊量。積極申報“精品主題村”“特色美食村”“皖美民宿”“文明旅游示范單位”“研學旅游示范基地”等,精心謀劃精品旅游線路,2024年入選國家文旅部官網“皖美味道 食在江南”、“鄉村四時好風光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3條,有效推動“流量”變“留量”,讓“頭回客”成“回頭客”。
星光不問趕路人,榮耀屬于奮斗者。站在新的發展征程上,郊區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殷切囑托,“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,發展全域旅游,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”,踔厲奮發、篤行不怠,守正創新、勇毅前行,堅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動“城、鄉、山、水”聯動發展,大力實施全域布局優化行動、文旅消費促進行動、文旅融合提質行動、文化產業強鏈行動和文旅品牌創新行動,全力打造“千年古鎮”休閑度假核、周潭鄉村旅游發展帶、灰河鄉村旅游發展帶、銅山鄉村旅游發展帶,科學串聯城市鄉村、江南江北主題旅游線路,助力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市建設,同頻共振唱響銅陵旅游“好聲音”。
來源網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ZYiO7v19pbolCxHXzI51DQ